资讯新闻

闵大洪:个人博客影响有限 不会过度商业化

2006-01-04 11:52:45作者: 薛颖杰

  个人博客影响力有限,过度商业化的可能性不大,“博客精神”会继续存在。

  对于这一年博客的风起云涌,专家如何解读?《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网络与数字传媒研究室”主任闵大洪。
 
  名人博客的意义

  《国际先驱导报》:您对2005年的博客“爆发”怎么看?

  闵大洪:2005年是博客的大普及阶段,是一种喷发式的普及。它有以下特点:首先是规模上的迅猛增长。其次是博客这种传播力量的加强,吸引了很多国外的风险投资,比如博客网(原博客中国)就拿到了1000万的风险投资。第三就是服务提供商的数量增加了,特别是门户网络的介入,极大地推动了博客的普及化。在这一点上,新浪的“名人博客”独辟蹊径,它将原本博客的个人表达愿望变成有组织进行的行为,名人博客起了示范作用。

  《国际先驱导报》:名人博客很容易沦为明星做秀的舞台,背离博客本义,对此您怎么看?

  闵大洪:不排除有这样的可能。但是名人本身就已经是公众人物了,他们说话做事都会顾及这一点并维护自己的形象。特别是名人博客都采取实名制,所以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毕竟名人博客还是提供了普通人与名人的交流空间,有一定积极的影响。

  “博客精神”的危险

  《国际先驱导报》:现在众多的博客大赛会不会导致个人博客的过度商业化和功利化,而失去“博客精神”?

  闵大洪:个人博客的出现其实是人本身的需求,作为一个社会人,会有自我表达的欲望,或者进行精神的交往,但现在的网络人往往有一个共同的认知,就是共享。将自己的东西或者是喜欢的东西进行再传播与他人共享,这就出现了你刚才所说的情况。但是毕竟个人博客作为一种个媒体或者私媒体而存在,其影响力有限,只能在小圈子里产生影响,因此过度商业化和功利化的可能性不大,“博客精神”会继续存在。

  《国际先驱导报》:现在有很多人在讨论中国博客今后的发展,它会继续精英化还是继续草根化?

  闵大洪:2003年博客还不普及,博客中国那时候聚集了一批知识分子或者学界人士“开博”,内容多数是关于知识的文章或者学术见解。所以那时博客的确属于少数精英。但现在博客的普及化速度这么快,有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加入,草根博客成为主流。以后的发展我认为仍然是草根与精英并存。

  往后几年的博客发展会进入一个平稳发展的阶段,今年可以算是爆发期。随着技术手段的更新,移动博客等会为博客带来新的发展。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