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就有研究指出,搜索引擎正在使得人们的记忆逐渐丧失,由于长期以来习惯于凭借关键词上网搜索信息,从而使人们不再努力记忆各类信息内容,互联网将逐渐成为人脑的“外挂硬盘”。而如今,微博正在从某种意义上替代搜索引擎的这一功能每天大量的新闻、图片和观点通过这一平台基本不经任何筛选地冲入人们的脑中,已接受的讯息还来不及消化,新的内容便蜂拥而入,仿佛已经盛满水的杯子,虽然还能够容纳新的事物,但代价则是失去原有的空间。
相比微博这种强行灌输式的传播方式,搜索引擎倒是显得更有积极意义起来。最起码,在百度和谷歌上输入关键词进行查询,还属于一种“主动”寻找答案的行为,而不是看着微博上那些数不清的新闻和评论人云亦云。搜索引擎固然会令人忘记信息的内容,起码还让人记得信息的出处在哪里。
对于企业或是产品而言,正确理解微博和搜索引擎的区别之处,显得越来越至关重要。在这个微博营销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公司和营销人员把注意力集中在微博上的日常信息更新方面,或是发布几张活动照片,或是对近期的热点事件(通常是当天的,因为第二天新闻热点已经切换)发表几句完全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评论,甚至于输入“晚安”、“再见”之类的文字,便感到一种受人关注后的心满意足。这种强迫症似的自我宣传方式正在像微博本身一样迅速传播,其基本观点就是:“只要我在说话,就说明我存在,进而说明有人在关注我。”
然而,微博营销最明显的弱点就是,几乎所有人都只关心你今天说了什么,而昨天、甚至是半天前,你的一举一动便已被遗忘,极少有人会去查阅以前的微博内容(某些以为微博属于隐私而引起众人围观的事件除外)。微博的作用似乎只是告诉别人:“我还在这儿!看,我还在这儿!”而对于大多数企业或是产品来说,他绝不会希望自己的影响力只限于当下,还应该包括过去与未来。
搜索引擎虽然改变了人们的记忆方式,但在某种程度上,他确实使得记忆的容量大大增加了。当人们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通过搜索引擎,一切与之有关的过往讯息都清晰可见。恰如报刊杂志上对一些企业或人物的深度报道,正是通过对以往大量事件的有机串联,从而勾勒出其人其事清晰而完整的形象。当人们在微博上看到一个人时,所观察到的往往只是他一瞬间的表情;而当人们在搜索引擎上寻找一个人时,看到的则会是各类有关的事件,过往的记忆不但不会消除,反而会在数量庞大的持续性报道中,逐渐显示出其当时未曾被发掘的真实意义。
无可置否,微博依然是当下最大的热点所在。值得讨论的问题应该是:我们是否只需要关注当下?